肺结节和结节灶的区别在于定义与概念、形态、密度、病因等方面。
1.定义与概念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可单发或多发,是一个影像学概念,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结节灶本质上也是一种结节样的病灶表现,通常是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肺部异常密度影。它和肺结节在概念上有一定重合,但结节灶更强调这是一个病灶,提示可能存在疾病状态,同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2.形态
肺结节形态多样,边缘清晰、光滑的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如炎症引起的结节可能边缘相对整齐;而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等表现的肺结节恶性风险相对较高。
结节灶有时可能在形态上表现更复杂,如果为感染等原因形成的结节灶,可能周围伴有渗出等表现,影像上看起来边界不那么清晰。
3.密度
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密度较高,内部全部为软组织密度;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像磨砂玻璃一样;部分实性结节则兼具二者特点。不同密度的肺结节恶性概率不同,部分实性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
结节灶的密度情况与肺结节类似,但对于一些陈旧性的结节灶,可能由于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密度相对更均匀、更高。
4.病因
肺结节病因较为复杂,良性肺结节可能由感染(如肺炎、肺结核治愈后留下的瘢痕)、良性肿瘤(如错构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引起;恶性肺结节主要是肺癌,还可能是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肺部形成的转移瘤。结节灶
结节灶多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相关,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后在肺部留下的痕迹,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肺部形成的病灶,另外,职业性粉尘暴露等也可能导致结节灶形成。变化,因为吸烟可能导致结节生长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