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是中医术语,指肾脏阴液不足,无法滋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导致虚热内生的病理状态;肾阳虚是中医里常见的证候,指肾脏阳气虚衰,温煦、推动、气化等功能减退,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虚寒症状。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
一.概念
1.肾阴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当各种原因导致肾阴耗伤,如久病伤肾、房事过度、情志内伤等,就可能出现肾阴虚。
2.肾阳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推动作用。当久病伤肾、年老体衰、房劳过度、过食生冷等因素损伤肾阳,就会引发肾阳虚。
二.区别
1.病因
肾阴虚主要由久病伤肾、房事过度、情志内伤等原因引起;肾阳虚主要由久病伤肾、年老体衰、房劳过度、过食生冷等因素引起。
2.症状
肾阴虚患者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即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潮热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等。
肾阳虚患者常见症状有畏寒肢冷,即便在温暖环境也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冷痛,腰部和膝盖感觉寒冷、疼痛且无力;面色白或黧黑;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男子可能出现阳痿、早泄、精冷不育;女子则有宫寒不孕、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等;还可能出现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甚至五更泄泻等症状。
3.治疗
治疗肾阴虚以滋阴补肾为原则,常用药物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建议遵医嘱使用。同时,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食用滋阴食物,如黑芝麻、桑葚、枸杞等,以辅助改善症状。
治疗肾阳虚以温补肾阳为主,常用药物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日常应多吃温补肾阳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