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病与肺结节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方面。
1.定义
肺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等器官。其病变主要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
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表现,指肺内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影,直径小于或等于3cm。根据结节的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2.病因
肺结节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方面,某些基因可能使个体易患肺结节病;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微生物等可能诱发该病;免疫因素表现为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肉芽肿形成。
肺结节病因较为多样,炎症、肿瘤、先天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肺结节的出现。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患肿瘤性肺结节的概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结节尤其是恶性肺结节的风险增加。
3.临床表现
多数肺结节病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累及其他器官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累及皮肤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累及眼睛可出现葡萄膜炎等。
大多数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肺结节较大或为恶性时,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
4.诊断方法
诊断肺结节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组织活检等。组织活检是诊断肺结节病的金标准,可通过支气管镜、胸腔镜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肺结节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如胸部CT能清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结节的性质。对于怀疑恶性的肺结节,还可进行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进一步评估,必要时也可进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