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灶是医学影像检查(如胸部CT)中常用的术语,指在肺部局部出现的、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病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因素等。
一.定义
肺结节灶是指在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中发现的肺部出现的密度高于周围正常肺组织的小病灶。通常将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称为肺结节,而“灶”强调了其病灶的存在。直径小于5mm的肺结节称为微小结节,直径在5-10mm之间的称为小结节。
二.原因
1.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中,如吸入粉尘(如石棉、硅尘等)、有害气体(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这些有害物质在肺部沉积,会刺激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和异常增生,从而形成肺结节灶。职业暴露于某些特殊环境的人群,如煤矿工人、石棉工人等,患肺结节灶的风险相对较高。
2.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增加肺结节灶的发生风险,家族中有肺癌或其他肺部疾病遗传史的人群,其发生肺结节灶的几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病等,也常伴有肺部结节的出现。
3.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后,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能会留下结节样的瘢痕组织。例如,肺结核是常见的导致肺结节灶的原因之一,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后,经过治疗或自身免疫力控制,肺部会出现纤维化、钙化等改变,形成肺结节灶。此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后,也可能在肺部遗留结节。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肺部组织,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和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肺结节灶。
5.肿瘤因素
肺结节灶可能是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等,通常生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早期肺癌可能仅表现为肺结节灶。此外,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部也会形成肺结节灶,如乳腺癌、结肠癌等发生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