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和肺癌的区别在于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因等方面。
1.定义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它可以是良性的,如炎症、结核、良性肿瘤等导致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但概率相对较低。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性等生物学特征。
2.临床表现
多数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情况下,如果结节是由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会有咳嗽、发热等与感染相关的症状。
早期肺癌可能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其中,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胸痛多为隐痛或钝痛,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加重。
3.影像学特征
在CT图像上,良性肺结节一般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周围可有钙化等表现。如炎性结节可能在短期内有大小或密度的变化,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可能缩小或消失。而部分恶性肺结节在早期可能表现为磨玻璃结节,边界相对模糊,内部密度不均匀,可伴有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等。
肺癌CT表现多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缘有明显的分叶、毛刺,可出现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等。肺癌肿块的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坏死、空洞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远处转移的影像学表现。
4.病因
肺结节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肺部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铍等)、肺部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此外,年龄增长也会增加肺结节的发生风险。
肺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职业致癌因子(如石棉、砷、铬、镍等)、空气污染(包括室外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等)、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遗传和基因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