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与肺结核的区别在于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等方面。
1.定义与病因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其病因多样,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铍等)、肺部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有关。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肺结节的发生率有所上升。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人群肺结节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有肺部疾病病史如肺炎、肺结核等人群,也更易出现肺结节。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更容易感染肺结核。有糖尿病、矽肺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肺结核的风险也会增加。
2.临床表现
大多数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情况下,较大的肺结节或特殊性质的肺结节可能会引起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与肺结节的大小、位置、性质等因素有关。
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儿童患肺结核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精神萎靡、发育迟缓等。老年人患肺结核时,症状可能也不典型,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容易漏诊和误诊。
3.影像学特征
在胸部CT上,肺结节可表现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密度较高,内部均匀;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像云雾一样;部分实性结节则兼具实性和磨玻璃成分。一般来说,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但最终判断还需结合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特征等。例如,结节边缘有分叶、毛刺,内部有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的可能性增加。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可出现渗出、增殖、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等多种病变。常见的有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的浸润性阴影、空洞影、纤维条索影等。粟粒型肺结核在胸部CT上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粟粒状阴影。
4.诊断方法
诊断肺结节主要依靠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的肺结节,医生会根据其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对于可疑的肺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PET-CT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手术等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结节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诊断肺结核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和培养找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痰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阳性率相对较低。PPD试验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成年人,其特异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