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多有发热及手、足、口腔疱疹等症状,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2至10天,预防要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并定期对儿童用品消毒、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及及时隔离患儿。
一、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患儿多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同时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内疱疹可破溃形成溃疡,导致疼痛、流涎、拒食等,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精神差等情况,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细微差异,但核心症状为手、足、口腔疱疹及发热等。
二、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物品传播,例如儿童间相互接触玩具后未洗手就进食,易感染病毒。2.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三、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在此期间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
四、预防方法
1.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可有效减少病毒接触。2.环境清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或含氯消毒剂擦拭等方式消毒。3.避免聚集: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4.托幼机构防控:托幼机构等应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发现患儿需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扩散。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严格做好上述预防措施,保障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