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由细菌感染毛囊等诱发表现为毛囊中心红丘疹渐成脓疱伴痛细菌涂片可检病原菌以抗感染治儿童需保清洁避搔抓成人减损伤保干爽;脂溢性皮炎因皮脂腺分泌等相关皮肤现红斑油腻鳞屑伴痒显微镜可检马拉色菌需调节皮脂抗真菌抗炎儿童要清淡饮食避过度清洁成人需规律作息避高糖高脂饮食。
一、病因差异
毛囊炎主要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皮肤损伤、多汗、搔抓等因素易诱发;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遗传因素及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等相关。
二、临床表现区别
毛囊炎:多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逐渐发展为脓疱,周围有红晕,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等部位,常伴疼痛。
脂溢性皮炎:皮肤损害为红斑基础上覆盖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面部、胸背部等,头皮部位可表现为头皮屑增多、头皮油腻。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毛囊炎:细菌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脂溢性皮炎:显微镜下可检测到马拉色菌等真菌。
四、治疗要点不同
毛囊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可外用抗生素药膏等。
脂溢性皮炎:需调节皮脂分泌、抗真菌及抗炎治疗,可外用含抗真菌成分及调节皮脂的药物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毛囊炎时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扩散;儿童脂溢性皮炎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可适当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
成人:成人毛囊炎患者要注意减少皮肤损伤因素,保持皮肤干爽;成人脂溢性皮炎患者需注意规律作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