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脐疝治疗方法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类,1岁以下可非手术用疝带压迫并控腹内压,超2岁未自愈等情况需手术,术后要护理切口、防剧烈活动等,还需注意小儿营养状况
非手术治疗: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1岁以下的小儿脐疝,由于随着身体发育,脐环多能自行闭锁,可采取非手术治疗。通常可使用疝带压迫,用适当宽度的松紧带中央处剪一比脐环略大的圆孔,使疝内容物还纳后,将疝带的软压垫对着脐环,防止疝块突出,并保持松紧适宜,可白天佩戴,夜晚解开,坚持佩戴至脐疝闭合。
腹内压控制:要尽量减少小儿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因为腹内压增高会促使脐疝突出,不利于脐疝的自愈。家长需关注小儿的情绪状态,及时安抚,避免其长时间哭闹,对于咳嗽等情况要积极治疗,以降低腹内压对脐疝的影响。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小儿脐疝超过2岁仍未自愈,或者脐环直径大于2厘米,以及发生嵌顿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脐疝修补术,通过缝合修补脐环处的缺损组织,加强局部的强度,防止疝再次突出。
术后注意事项: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术后要注意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要注意避免小儿剧烈活动,防止腹内压升高影响切口愈合,一般建议术后3个月内避免小儿进行剧烈的跑跳等运动。小儿术后还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如切口有无渗血、红肿,有无发热等异常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特殊人群方面,小儿体质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整体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自身的饮食营养,保证乳汁的质量,为小儿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