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好发于三十至五十岁经产妇,有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进行性加重痛经等表现,超声为常用初筛手段可见子宫均匀增大等,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精准显示病变范围等,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镜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异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
一、临床表现评估
子宫腺肌症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过多表现为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指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多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月经来潮第1日最剧,以后逐渐减轻,疼痛常位于下腹正中。年龄因素影响患者激素水平及生殖状态,经产妇因妊娠分娩等子宫创伤史增加发病风险。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为常用初筛手段,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典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可见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低回声区,呈“栅栏状”或“漩涡状”改变,可辅助评估子宫大小及肌层病变情况,不同年龄及生育状态患者的子宫超声表现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略有差异。
2.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腺肌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MRI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边界不清的T2加权像低信号灶,能更精准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有生育规划或需精细评估病情的患者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MRI表现受子宫生理状态影响。
三、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金标准,通常在手术切除子宫后进行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可明确病变性质及范围,对于症状不典型或需鉴别诊断的患者,病理检查是确诊关键,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病理检查有助于精准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