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手癣可通过皮肤科医生行真菌镜检及培养确诊,病情较轻者用外用抗真菌药物,病情重等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儿童选低浓度温和制剂且成人监护,预防要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传染源,孕妇外用相对安全口服需评估胎儿风险,老年人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观察皮肤反应。
一、明确诊断
真菌手癣可通过皮肤科医生进行真菌镜检(取病变部位皮屑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菌丝或孢子)及真菌培养(确定具体致病真菌种类)确诊,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皮肤娇嫩,皮损可能更局限或形态不同。
二、治疗方法
(一)外用抗真菌药物
适用于病情较轻者,常见唑类药物(如酮康唑乳膏)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合成,儿童需选低浓度温和制剂。
(二)口服抗真菌药物
病情较重、外用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时可考虑,如伊曲康唑等,但儿童一般不首选口服抗真菌药,孕妇使用需评估药物对胎儿风险。
三、预防措施
(一)保持手部清洁干燥
勤洗手,洗手后及时擦干指缝等部位,从事易接触水职业者(如厨师)更需注重手部干燥防护。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共用毛巾、手套、指甲刀等个人物品,避免前往卫生条件差的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减少接触可能携真菌物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用药需谨慎,优先选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药,且需成人监护,避免搔抓致病情加重或扩散。
(二)孕妇
抗真菌药物使用需权衡利弊,外用药物相对安全,若必须用口服药需咨询医生评估对胎儿影响。
(三)老年人
皮肤老化且可能合并基础疾病,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外用药物使用时要确保涂抹均匀并观察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