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液病范畴,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引发,儿童为高发人群且女性生理期等易诱发,血管性紫癜不属于血液病范畴,由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可诱发,有血管基础病史者需重点排查血管壁因素。
一、紫癜的分类及与血液病的关联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液病范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发的紫癜类型,属于血液病。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生成减少,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进而出现皮肤、黏膜紫癜等表现,涉及血液中血小板这一重要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异常,属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范畴。从年龄因素看,儿童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高发人群,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出现自身免疫攻击血小板的情况,需密切监测儿童血液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于女性,在生理期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时需关注其自身免疫状态及血液中血小板相关指标变化。
(二)血管性紫癜不属于血液病范畴
血管性紫癜主要由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不属于血液病。比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由于血管先天发育异常,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通透性改变,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紫癜,其病变基础是血管结构问题,并非血液成分本身的异常,与血液系统中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功能等无直接关联。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血管性紫癜,但这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有血管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紫癜时,需重点排查血管壁相关因素,而非血液成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