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自身免疫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儿童及育龄期女性好发且儿童多急性成人常慢性;过敏性紫癜为Ⅲ型变态反应与感染等诱因相关,好发儿童青少年且紫癜对称分布于下肢伸侧及臀部;白血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致血小板减少伴贫血等其他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骨髓造血衰竭致全血细胞减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年和老年相对多见。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因自身免疫机制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引发皮肤、黏膜紫癜的出血性疾病。发病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密切相关,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多,好发于儿童及育龄期女性,儿童多为急性起病,成人常为慢性过程。
二、过敏性紫癜
是一种小血管炎,与感染、食物、药物等因素引起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产生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血管炎症、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
三、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抑制正常造血,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可损伤血管壁,从而引发紫癜,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均可出现紫癜表现,常伴贫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致全血细胞减少,包括血小板减少,进而出现皮肤、黏膜紫癜,同时伴有贫血、感染等表现。发病机制涉及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年和老年相对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