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由于宝宝出生后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的,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有可复性肿块,哭闹、剧烈运动等可使肿块出现或增大,部分宝宝还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等肠梗阻症状。一般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采用疝气带等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的宝宝则需要手术治疗。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疝气情况,及时就医,手术后要注意护理,定期复查。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宝宝出生后,腹股沟区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留有间隙,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等进入此间隙形成疝气。
以下是关于小儿疝气的一些常见问题:
1.症状:
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有可复性肿块,有时肿块会在哭闹、剧烈运动、咳嗽或站立时出现,而在睡眠或休息时消失。
肿块有时会较大,且有坠胀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活动和食欲。
如果疝气不能及时回纳,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等肠梗阻症状。
2.治疗:
一般情况下,6个月以下的宝宝疝气有自愈的可能,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疝气带等。
6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疝气仍未自愈,或出现嵌顿、绞窄等情况,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疝囊高位结扎,防止疝气复发。
3.预防:
尽量避免宝宝哭闹、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及时治疗咳嗽、便秘等疾病。
给宝宝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穿过紧的裤子。
4.注意事项:
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疝气情况,如果发现肿块不能回纳、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手术后要注意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疝气手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家长要定期带宝宝复查。
总之,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发现宝宝有疝气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护理,预防疝气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