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出血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其机制是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致巨核细胞增殖受抑使血小板生成减少,约70%患者病程有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少难有效止血易出血;其他相关因素中凝血功能异常作用程度不如血小板减少显著,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致出血比重小;儿童患者凝血弱、病情进展快,出血风险更高,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恢复差,均要重视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问题。
急性白血病时,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中巨核细胞增殖受抑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研究表明,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约7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而血小板数量的显著降低是导致出血的重要因素。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当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血管破损后难以有效形成血栓进行止血,从而容易发生出血。
其他相关因素
凝血功能异常:白血病细胞可能会释放一些物质影响凝血因子的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例如,某些白血病细胞可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进一步加重出血倾向。但相对血小板减少而言,凝血功能异常不是急性白血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其作用程度一般不如血小板减少显著。
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壁,使血管壁受损,也可导致出血。不过这种情况在急性白血病出血机制中所占比重较小,主要还是以血小板减少为最主要的出血原因。
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儿童本身凝血功能相对较弱,且白血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出血风险更高,需要密切监测血小板水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出血;对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其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出血后恢复能力较差,更要重视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问题,积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