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易合并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感染,可通过刮取鳞屑镜检(阳性率有局限)或培养(明确种类及药敏)检测,需同时抗真菌,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等,外用不佳或重时用系统药,儿童选温和外用制剂,孕妇权衡系统药利弊,老年人抗真菌外需保湿并监测肝肾功能。
一、银屑病合并皮肤真菌的常见类型
银屑病患者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合并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此类真菌可定植于银屑病皮损处,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反应,导致皮损范围扩大、瘙痒加剧等情况。
二、皮肤真菌检测方法
1.真菌镜检:通过刮取银屑病皮损处鳞屑,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则提示真菌感染,但该方法阳性率存在局限性,可能出现假阴性。
2.真菌培养:将鳞屑接种于特定培养基,在适宜环境下培养,可明确真菌的具体种类及药敏情况,为精准的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
三、抗真菌治疗原则
当银屑病合并皮肤真菌感染时,需同时进行抗真菌处理。可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等,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外用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者,可考虑系统抗真菌药物,但需综合评估药物风险,谨慎选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银屑病合并皮肤真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制剂,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系统抗真菌药物,用药前需咨询医生,严格遵循用药禁忌,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2.孕妇:孕妇银屑病合并皮肤真菌感染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安全,若确需使用系统抗真菌药,需由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合并真菌感染时,除抗真菌治疗外,需注重皮肤保湿,避免搔抓加重皮损,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因部分抗真菌药物经肝肾代谢,需警惕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