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诊断主要依据血红蛋白浓度,不同年龄段标准不同,新生儿期Hb<145g/L,1月龄-4月龄婴儿Hb<90g/L,4月龄-6月龄婴儿Hb<100g/L,6月龄-5岁小儿Hb<110g/L,5岁-12岁儿童Hb<120g/L,同时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综合判断,特殊人群如早产儿需依具体情况评估。
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Hb<145g/L可诊断为贫血。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生理变化过程中,Hb水平有其特定的范围,低于此值则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
1月龄-4月龄婴儿:Hb<90g/L为贫血。此阶段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对Hb的需求增加,当Hb浓度低于该值时需考虑贫血可能。
4月龄-6月龄婴儿:Hb<100g/L诊断为贫血。随着婴儿月龄增长,身体内环境变化,Hb水平标准相应调整。
6月龄-5岁小儿:Hb<110g/L可诊断为贫血。这个阶段小儿的造血系统等逐渐发展,但仍需维持一定的Hb水平来保证正常生理功能。
5岁-12岁儿童:Hb<120g/L诊断为贫血。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功能不断完善,Hb水平也有相应的正常范围界定。
在诊断小儿贫血时,还需结合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有喂养不当病史的婴儿,要考虑是否因营养缺乏导致贫血;对于有慢性失血病史的儿童,需排查失血原因等。同时,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可能有不同的伴随表现,如缺铁性贫血可能伴有异食癖、面色苍白等,溶血性贫血可能有黄疸等表现,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及完善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其贫血诊断标准可能更严格,需根据早产儿的胎龄、日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因为早产儿的生理特点与足月儿不同,Hb水平正常范围也有差异,在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