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由外源和内源病原体侵入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发病与性生活活跃、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及宫腔操作破坏生殖道黏膜屏障有关,临床表现有下腹部持续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有异味等),病情严重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未及时规范治疗可致不孕等后遗症,生育期是高发人群,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低、局部抵抗力下降发病,幼女因卫生不良等感染需关注外阴清洁。
一、定义
盆腔炎全称为盆腔炎症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包括子宫内膜、输卵管、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等)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包括外源性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与内源性病原体(如阴道内的需氧菌及厌氧菌等菌群),多由病原体侵入引发感染所致。
二、发病相关因素
1.性生活相关因素:性生活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多见,与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有关,因为这些情况易使病原体侵入上生殖道。
2.宫腔操作史: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黏膜屏障,增加病原体入侵机会。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见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脓性、有异味等。
2.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若伴有腹膜炎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四、不良后果
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后遗症,如不孕、输卵管妊娠(宫外孕)、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
五、不同人群特点
1.生育期女性:因性生活活跃且宫腔操作风险相对较高,是盆腔炎高发人群,需尤其注意性生活卫生及宫腔操作后的护理。
2.绝经后女性或幼女: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下降可能发病;幼女则可能因卫生不良、外阴阴道炎蔓延等原因感染,需关注其外阴清洁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