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癣检查包括直接镜检法,用消毒刮匙刮取患处边缘鳞屑,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后镜检,见菌丝或孢子提示真菌感染但有假阴性需多次复查;真菌培养法采集标本接种特定培养基于适宜温度培养可明确菌种,对直接镜检阴性但怀疑者重要;儿童患者检查动作需轻柔并安抚情绪,特殊病史患者要考虑用药对结果影响,检查环境需清洁消毒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一、直接镜检法
1.操作流程:医生会使用消毒后的刮匙,刮取股癣患处边缘的鳞屑,将鳞屑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20%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意义:若镜下可见菌丝或孢子,提示存在真菌感染,可初步确诊股癣由真菌引起。此方法简便快捷,能快速初步判断是否有真菌,但可能存在假阴性情况,若一次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时需多次复查。
二、真菌培养法
1.操作流程:采集患处鳞屑、水疱液等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等特定真菌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温度(一般25-30℃)培养。
2.结果意义:培养可明确真菌的具体种类,对于直接镜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股癣的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培养时间通常为1-3周。
三、不同人群检查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检查时动作需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刮取鳞屑导致皮肤损伤、疼痛,同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检查时的不配合,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患者长期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如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等病史的患者,检查时需综合考虑其免疫状态及用药对真菌检查结果的影响,可能需要更谨慎判断镜检或培养结果与股癣的相关性,因为这类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可能更复杂,易出现非典型表现。
其他情况
检查环境需注意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内,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或引发其他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