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致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因口腔卫生不佳、营养不良、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致免疫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繁殖引发,口腔现不易擦去白色乳凝块样物好发于颊黏膜等部位,通过口腔检查典型斑块可初步诊断,治疗优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预防要定期清洁婴儿用品、合理用药、增强免疫力,婴幼儿需留意口腔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注重日常用品清洁营造卫生环境。
一、定义
小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是儿科常见的口腔疾病。
二、病因
1.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可存在于健康人口腔等部位,当婴儿口腔卫生不佳、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好发于颊黏膜、舌、牙龈、上颚等部位,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有溢血。
四、诊断
通过口腔局部检查,观察到典型的白色斑块即可初步诊断,一般无需复杂实验室检查,若需鉴别诊断可进一步进行真菌学检查等。
五、治疗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1.口腔清洁: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哺乳前后清洗乳头等,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六、预防措施
1.婴儿用品清洁:定期对婴儿的奶瓶、奶嘴等用品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白色念珠菌滋生。
2.合理用药:避免婴幼儿长期滥用抗生素或激素,防止因药物使用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引发感染。
3.增强免疫力:保证婴幼儿营养均衡,促进其免疫力正常发育,降低感染风险。
七、特殊人群(婴幼儿)注意事项
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家长需格外留意口腔护理,若发现口腔出现异常白色斑块等疑似鹅口疮表现,应及时带婴幼儿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处理延误病情,同时要注重日常用品的清洁,为婴幼儿营造卫生的口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