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毛囊部位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引发的炎症,初期表现为毛囊口红色丘疹,可伴轻度瘙痒或疼痛,进展成丘疹性脓疱,脓疱中心有毛发穿过、周围绕红晕,破裂后结痂且不留瘢痕,好发于头皮等毛囊分布密集易受摩擦汗液浸渍部位,细菌性毛囊炎以毛囊性脓疱为主炎症较突出,真菌性毛囊炎多为半球形丘疹炎症轻易复发好发胸背部,儿童头皮毛囊炎常见与皮脂腺分泌及搔抓有关,成人因多汗等生活方式易诱发,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高需控基础病加强皮肤护理。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毛囊炎是毛囊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引起,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出现红色丘疹等改变。
二、症状表现
1.初期表现:毛囊口出现红色充实性丘疹,直径多在1~2毫米左右,可伴有轻度瘙痒或疼痛。
2.进展表现:丘疹逐渐发展成丘疹性脓疱,脓疱中心常有毛发穿过,周围绕以红晕,脓疱破裂后可排出少量脓性分泌物,随后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三、好发部位
常见于头皮、面部、颈部、臀部、外阴等部位,这些部位毛囊分布密集,且易受摩擦、汗液浸渍等影响。
四、不同类型特点
细菌性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皮疹以毛囊性脓疱为主,脓疱较明显,炎症反应相对较突出,疼痛可能较明显。
真菌性毛囊炎:常由马拉色菌等真菌引起,皮疹多为半球形丘疹,炎症相对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好发于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
五、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头皮毛囊炎较为常见,可能与儿童头皮皮脂腺分泌、卫生习惯(如搔抓等)有关,需注意保持头皮清洁,避免过度搔抓。
成人: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影响较大,如多汗、长期穿紧身不透气衣物、油脂分泌旺盛等易诱发,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透气衣物。
特殊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毛囊炎风险更高,且感染后可能更易扩散,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加强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