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来源:民福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病多与JAK2等基因突变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致巨核细胞过度增殖,部分患者无症状或有非特异症状及血栓出血,血常规示血小板持续升高,骨髓穿刺见巨核细胞增生活跃,按血栓出血风险分层治疗,低危可观察,中高危用药物等,老年人风险高需密切监测,有基础病者控基础病防血栓,儿童罕见需循儿科原则评估获益风险优先非药物干预。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持续显著升高。1.发病机制:多与JAK2、MPL或CALR等基因发生突变相关,这些基因突变会异常激活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信号,促使巨核细胞过度增殖。2.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增多;也有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非特异性症状,还可能因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管内皮损伤引发血栓或出血事件,如肢体静脉血栓、胃肠道出血等。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常>450×10^9/L,且持续升高;骨髓穿刺可见巨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成熟巨核细胞为主,胞体大、胞质丰富。4.治疗原则:根据患者血栓与出血风险分层制定方案,低危患者可观察随访,中高危患者需使用羟基脲等药物抑制血小板生成,还可采用干扰素治疗,对于存在JAK2V617F突变的患者可考虑芦可替尼等JAK抑制剂治疗,同时需注意预防血栓或出血并发症。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因机体功能减退,血栓及出血风险更高,需更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谨慎调整治疗药物;有基础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血栓风险显著增加,除药物治疗外,需评估并控制相关基础疾病,生活中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血栓的行为;儿童患者极为罕见,若发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严格评估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并谨慎选择药物治疗。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血小板计数的上限400×109/L,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有:克隆性,反应性或继发性,家族性或遗传性,治疗仍有待解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是什么意思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意味着大型血小板在所有血小板中所占比例高于正常范围17.5%-42.3%。 血小板是由大型血小板逐渐分解为小血小板而产生的。当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时,表明血小板的形成过程出现了障碍,血小板的成熟度降低。这种情况有可能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能出现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中。 大型血小
血小板高能治好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高即血小板增多症,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如果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比如因感染、缺铁性贫血、手术应激等引起,当去除这些诱发因素后,血小板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是能够治好的。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至关重要,通过抗感染治疗、补充铁剂纠正贫血、术后恢复等措施,可使血小板计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不是癌症?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不属于癌症,这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与基因突变、骨髓造血肝细胞克隆性增殖、细胞因子异常等原因有关,患者主要以出血、脾脏增大、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疾病发展比较缓慢,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改善预后,少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转化为骨髓增殖性肿瘤,还有些病例可转变为急性淋巴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治好吗
惠吴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亚型之一,主要表现为骨髓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外周血血小板明显增加,患者主要并发症是血栓。治疗方面,对于老年人可以给予羟基脲治疗,年轻人可以给予干扰素治疗,积极控制血小板的数目,使血小板数目降至正常。另外,长期应用干扰素治疗之后,大概有10%-20%病人,除了血小板数目可以恢复正常,基因也可以转成阴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什么病
惠吴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经典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外周血血小板明显增加。由于血小板数目的增加以及质量的异常,患者血栓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正常人。可以发生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或者是微血管血栓,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心肌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脑静脉窦血栓或者是红斑肢痛。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小板的数目,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打干扰素终身不能停吗
惠吴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干扰素是减细胞治疗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年轻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干扰素可以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生长,可以降低血小板数目。在临床上,少部分患者经过几年干扰素治疗后,血小板数目可以恢复正常,还可以出现基因转阴。对于基因转阴患者,可以考虑临床治愈,这部分患者干扰素可以减量、停用,但在停用干扰素之后,仍然要注意监测血常规,注意血小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惠吴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依据是外周血血常规中,显示血小板数目大于450×10的9次方每升。进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时,显示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数目明显增多。另外,患者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看看是否具有JAK2基因突变、MPL基因突变或是CALR基因突变。如果没有上述基因突变,要除外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原因,根据以上这些要求,最终可以诊断患者是
血小板增多症
田红旗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125到350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如果小板计数超过450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是血小板增高症。临床上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高症;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可以合并脾脏肿大和基因突变,通过骨穿可以确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见于炎症、肿瘤以及缺铁性贫血等,通过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后,血小板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杨柳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累及巨核细胞系的一类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特征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大于等于450×10的9次方每升,骨髓中成熟巨大的巨核细胞增多,临床多见血栓形成及出血。诊断必须要排除,其他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要排除缺铁、感染、炎症、肿瘤、脾切除、转移癌及淋巴增殖性疾病,导致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也要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是指的外周血液当中血小板数高于正常值,病人往往发病原因,并不是特别明确,临床上有可能会出现出血的症状,有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的症状。发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时候,有的时候还有可能,其他的一些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生转化,比如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什么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刘芳 主任医师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血栓形成以及外周血化验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另外,有些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昏厥、不典型胸痛、肢体末梢感觉异常、视觉异常、红斑性肢痛症等。目前研究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总体愈后良好,但其并发症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减少血栓和出血风险个体化治疗是该病治疗应遵循原则。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