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起病急有发热手口足皮疹等症状多数普通型经对症支持治疗1-2周可康复预后良好少数重症可出现严重表现需早期识别规范救治,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家长需密切观察异常,成人感染多隐性或轻但可带毒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要勤洗手避密集场所定期消毒集体场所做好清洁通风发现病例及时隔离。
一、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起病较急,先出现发热,随后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属于普通型,病情相对较轻,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补液等,一般在1~2周内可康复,皮疹和疱疹会逐渐消退,不留瘢痕或后遗症。科学研究表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经规范处理后,预后通常较好。
三、少数重症病例需重视
虽然大多数手足口病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需警惕合并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不过,通过早期识别并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救治,多数重症病例可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数据显示及时干预能显著改善重症患儿的预后。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成人:成人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为隐性感染或症状较轻,但成人可成为病毒携带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儿童。
五、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
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定期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消毒;
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需做好日常清洁和通风,发现病例及时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