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积食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增加活动量来应对,调整饮食需减少进食量并选易消化食物,腹部按摩要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按,增加活动量可让婴儿爬行或适当走动,还需注意观察婴儿情况,持续不缓解或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且遵循安全护理原则。
一、调整饮食
1.减少进食量:婴儿积食时,首先要适当减少进食量,避免加重胃肠负担。比如原本一次吃120毫升奶,可暂时减至100毫升左右,分多次少量喂养。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如平时一顿吃大半碗粥,可减少至小半碗,且暂停添加新的辅食种类,让胃肠得到休息。
2.选择易消化食物:可给婴儿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米汤易于消化吸收,能为婴儿补充一定能量,又不会给胃肠带来过重负担;稀粥可以熬煮得相对软烂些,方便婴儿消化。
二、腹部按摩
1.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在婴儿饭后1小时左右,以婴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一般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摩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缓解积食症状。比如婴儿平躺,家长用右手四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
三、增加活动量
1.适当活动:在婴儿清醒且状态较好时,可适当增加其活动量。比如让婴儿在室内爬行,爬行能促进婴儿全身运动,带动胃肠蠕动,利于消化。但要注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婴儿过度疲劳,一般每次爬行10-15分钟即可,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较小的婴儿,家长也可以抱着婴儿适当走动,帮助消化。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婴儿自身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出现积食情况。在应对婴儿积食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食欲、大便等情况。如果婴儿积食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吐频繁、精神萎靡、发热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采取上述措施过程中,确保婴儿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给婴儿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