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属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分A和B型因遗传性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致病,因编码相关因子基因突变致凝血内源性途径受阻引发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包括自发或外伤后不止、皮肤瘀斑、肌肉血肿、关节反复出血致畸形等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诊断靠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基因检测,治疗主要用替代疗法补充缺乏因子并需避免外伤、做好相关部位护理及监测调整方案维持凝血功能保障生活质量。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分为血友病A(因凝血因子Ⅷ缺乏)和血友病B(因凝血因子Ⅸ缺乏),属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携带致病基因。
二、发病机制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编码凝血因子Ⅷ或Ⅸ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得体内相应凝血因子缺乏,进而使凝血过程中内源性途径受阻,引发凝血功能异常。
三、临床表现
1.出血倾向:可出现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情况,皮肤易形成瘀斑;肌肉内可形成血肿;关节是常见出血部位,尤以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多见,反复关节出血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长期可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时还可能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患者因好动等因素,关节出血相对更易发生,需重点关注关节保护;成人患者则需留意日常活动中避免受伤,防止出血事件发生。
四、诊断方法
1.凝血功能检测:凝血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2.凝血因子活性测定:通过检测明确凝血因子Ⅷ或Ⅸ的活性程度,以区分是血友病A还是血友病B及病情严重程度。
3.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相关致病基因,用于确诊及遗传咨询。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替代治疗,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Ⅷ或Ⅸ来纠正出血倾向。日常需避免外伤,儿童患者要特别注重关节等部位护理,防止反复出血造成关节畸形等不可逆损伤;成人患者也需留意自身出血风险,定期监测凝血因子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正常凝血功能,保障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