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血友病由X染色体FⅧ基因缺陷致FⅧ缺乏或异常引发属X连锁隐性出血病,发病机制是致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致凝血异常易出血,临床表现有多种出血倾向及严重后果,诊断靠凝血功能检查(APTT延长、PT正常、FⅧ:C显著降低)和基因检测,治疗主要是补充FⅧ按需或预防治疗,儿童需避创伤性活动、监测凝血调方案、关注关节发育早康复,女性妊娠需监测凝血、分娩防出血、遗传咨询评估子代风险,老年需关注合并病出血风险、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引发,导致FⅧ缺乏或功能异常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由于X染色体上FⅧ基因发生突变,致使体内FⅧ合成障碍或结构异常,进而引起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造成凝血功能异常,易发生出血。
三、临床表现
1.出血倾向:常见关节出血(如膝关节、肘关节等)、肌肉出血、深部组织出血,反复关节出血可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还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四、诊断
1.凝血功能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显著降低。
2.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FⅧ基因的突变位点,有助于确诊及遗传咨询。
五、治疗
主要是补充FⅧ,采用按需治疗(即出血时补充FⅧ)或预防治疗(定期预防性补充FⅧ以减少出血发作),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控制出血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避免创伤性活动,防止出血发生;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依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关注长期关节功能发育情况,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预防关节畸形。
女性患者:妊娠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状态,分娩时提前做好出血防范准备,因妊娠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同时需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子代发病风险。
老年患者:需关注合并其他疾病时的出血风险,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控制出血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