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血热致紫癜是热邪侵扰血分或情志不遂、过食辛辣等致火热内盛内迫营血使血溢脉外,现代医学视角下血热相关紫癜病理基础有炎症激活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干扰凝血抗凝平衡、免疫异常参与引发血管炎致红细胞外渗。
一、中医视角下血热致紫癜的机制
从中医理论而言,血热是指热邪侵扰机体,致使血分有热,热迫血行,血溢脉外而发为紫癜。其一,外感温热之邪,如温热毒邪直入血分,或寒邪入里化热,热入血分,热盛煎灼血液,使血液妄行,溢于肌肤之间,遂形成紫癜;其二,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蕴热化火,火热内盛,内迫营血,血运失常,外溢肌肤而发紫癜。例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提到“血分有热,复被外风所搏,则发紫癜风,色红作痒”,体现了血热与外风相搏导致紫癜的中医认识。
二、现代医学视角下血热相关紫癜的病理基础
1.血管通透性改变:血热状态下,机体炎症反应被激活,炎性介质释放增多,如组胺、前列腺素等,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间间隙增宽,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红细胞等成分易透过血管壁渗出至皮下组织,从而形成紫癜。研究表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血管通透性改变密切相关,而血热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炎症调控网络导致此类变化。
2.凝血与抗凝失衡:血热可干扰机体正常的凝血与抗凝平衡。一方面,血热致热邪灼津,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而另一方面,热盛又可损伤脉络,使凝血因子功能异常,同时抗凝系统也受影响,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循行,血溢脉外形成紫癜。例如,血热可能影响凝血因子Ⅷ、血小板等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打破凝血与抗凝的动态平衡。
3.免疫异常参与:中医所说的血热可能与现代医学的免疫调节异常相关。血热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可能出现紊乱,如自身抗体产生增加,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发血管炎反应,导致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增高,进而红细胞外渗形成紫癜。诸多自身免疫性紫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免疫机制发挥关键作用,而血热状态可能是诱发免疫异常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