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肠疝气
小肠疝气是腹腔内小肠等组织通过腹壁薄弱点等突出皮下属腹外疝,成因是腹壁有薄弱区域且腹内压异常增高,常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直疝常见于老人)和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症状为体表有可复性肿块、部分伴坠胀隐痛,嵌顿属急重症,好发于婴幼儿(先天发育不完善等)、老年人(腹壁退变薄弱等)、重体力劳动及有手术史者,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需避增腹压、观察自愈,老年人应控基础病防嵌顿及时就医。
一、定义
小肠疝气是指腹腔内的小肠等组织通过腹壁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向外突出至皮下形成的可触及肿块,属于腹外疝的一种常见类型。
二、成因
主要是腹壁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薄弱区域,同时腹内压异常增高(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举重等),致使腹腔内的小肠等组织经薄弱部位突出至皮下。
三、常见类型
1.腹股沟疝:最为多见,分为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疝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和直疝(常见于老年人,疝块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2.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疝块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
四、症状表现
体表可见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或用力时突出,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可回纳至腹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局部坠胀感、隐痛等不适,若疝内容物嵌顿(肿块固定、疼痛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则属急重症,需紧急处理。
五、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婴幼儿:多因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完善,鞘状突未闭等因素导致,哭闹、排便等增加腹压时易诱发;
老年人:因腹壁肌肉、筋膜退变薄弱,加上慢性咳嗽、便秘等基础疾病,腹内压增高易引发;
其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腹部手术史者,腹壁强度受损,也是小肠疝气的易发人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需避免剧烈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部分婴幼儿疝气有自行愈合可能,密切观察,若2岁后仍未愈合需考虑手术;
老年人:应积极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预防疝内容物嵌顿,一旦出现疝块不能回纳、伴疼痛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