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分婴儿型与成人型,婴儿型因出生时脐环未全闭、腹肌发育不完善,成人型由脐环瘢痕薄弱加慢性咳嗽等致腹内压高引起,婴儿型脐部有可复性肿物需防嵌顿,成人型症状隐匿易嵌顿伴肠梗阻,诊断靠体格检查结合超声,婴儿型多数可2岁内自愈需避增腹压行为,成人型一般需手术且要控腹内压增高因素尽早评估手术。
脐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脐部的薄弱区域向外突出形成的腹外疝。
一、成因分类
婴儿型脐疝:多因婴儿出生时脐环未完全闭合,腹肌发育不完善所致,常见于低体重早产儿等,其脐部肌肉、筋膜等结构发育尚不成熟,在腹内压增高(如哭闹、咳嗽等)时,腹腔内容物易通过未闭合的脐环突出。
成人型脐疝:常由脐环处瘢痕组织薄弱,加之成人因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导致腹内压持续升高,使得腹腔脏器经薄弱的脐环区域突出。
二、临床表现
婴儿脐疝:脐部可见可复性肿物,哭闹、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肿物明显突出,安静、平卧时可回纳,一般无明显疼痛等不适,但需警惕嵌顿情况(若肿物不能回纳且伴局部压痛等)。
成人脐疝:症状相对隐匿,可能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疝内容物有发生嵌顿的风险,嵌顿时可出现局部疼痛加剧、肿物固定不能回纳,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相关症状。
三、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据体格检查,观察脐部肿物的突出及回纳情况,必要时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疝内容物的具体情况。
治疗:
婴儿脐疝:多数可在2岁内随腹肌发育自愈,日常需注意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密切观察肿物变化。
成人脐疝:一般不能自愈,通常需手术治疗来修复脐部薄弱区域,恢复腹腔结构的完整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脐疝:护理时要避免婴儿过度哭闹、便秘等,以降低腹内压,促进脐疝自愈,家长需定期观察脐部情况,若发现肿物不能回纳或婴儿出现异常哭闹等,应及时就医。
成人脐疝:需关注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内压增高因素的控制,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对于肥胖者建议适当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内压升高对脐疝的影响,一旦发现脐疝应尽早评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