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主要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嵌顿或绞窄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腹内压增高等疾病等。
1.病因
腹股沟疝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导致腹壁强度降低的因素包括:先天发育不良、胶原代谢紊乱、手术切口、外伤、感染等。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包括: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剧烈运动等。
2.症状
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时肿块较小,仅在站立、劳动、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随着病情进展,肿块逐渐增大,甚至降入阴囊。如果肿块不能回纳,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
3.诊断
腹股沟疝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触摸腹股沟区是否有肿块,并让患者进行咳嗽、增加腹压等动作,以观察肿块的变化。超声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疝的类型和病情。
4.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加强腹壁薄弱区域,防止疝的复发。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主要包括使用疝带、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等。
5.预防
腹股沟疝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
适当运动,增强腹壁肌肉力量。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
6.注意事项
腹股沟疝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避免举重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及时治疗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
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应重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