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疹和紫癜区别
病毒疹是机体感染病毒后因病毒复制等致皮肤出现皮疹,多有前驱发热症状且皮疹形态多样相关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儿童中常见幼儿急疹;紫癜是因血管壁等异常致红细胞逸出形成瘀点瘀斑一般无明显前驱发热不同类型有相应实验室指标异常,儿童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育龄女性过敏性紫癜与月经等有关,老年人群需警惕血管及凝血问题。
一、定义差异
病毒疹是机体感染病毒后,因病毒复制、免疫反应等致使皮肤出现的皮疹表现;紫癜是血管内红细胞逸出血管外,沉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的瘀点、瘀斑,与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病毒疹:多有发热等前驱症状,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疹、丘疹、疱疹等,分布无特定规律,可散在或融合,例如幼儿急疹常先出现高热,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
2.紫癜:一般无明显前驱发热,皮疹为瘀点(直径<2mm)或瘀斑(直径>2mm),压之不褪色,可分布于身体各处,如过敏性紫癜常累及双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
三、病因不同
1.病毒疹:由各类病毒感染引发,如麻疹病毒引起麻疹皮疹、风疹病毒导致风疹皮疹等;
2.紫癜:病因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自身免疫攻击血小板引起)、血管性紫癜(如过敏性紫癜因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功能障碍性紫癜等。
四、实验室检查特点
1.病毒疹:相关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如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可辅助诊断麻疹;
2.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功能障碍性紫癜有凝血指标异常,血管性紫癜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可能异常。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病毒疹常见于幼儿急疹病毒感染,多发生于6-24个月婴幼儿,表现为高热后出疹;紫癜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好发于1-5岁儿童,需注意避免外伤导致出血加重;
育龄女性:过敏性紫癜可能与月经周期等因素有关,需关注自身免疫状态及过敏原接触情况;
老年人群:紫癜需警惕血管退行性变及凝血功能减退等因素影响,排查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血管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