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孢毛囊炎由嗜脂性真菌引起毛囊炎症,油性皮肤等为易感人群,皮肤可见红色毛囊性丘疹脓疱等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伴瘙痒,可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诊断,治疗用抗真菌药物及皮肤护理,儿童用抗真菌药需谨慎,孕期哺乳期女性用药需权衡,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并遵治疗方案。
一、定义与病因
真菌孢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等嗜脂性真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皮肤病,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分解毛囊内的脂质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反应。油性皮肤人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者、多汗者等为易感人群,此类人群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利于马拉色菌生长繁殖。
二、临床表现
患者皮肤可见红色毛囊性丘疹、脓疱,周围有红晕,好发于胸背部、颈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病情较轻时皮疹局限,严重时可泛发全身,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三、诊断方法
1.真菌镜检:取皮损处鳞屑或脓疱内容物,经10%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镜检,若发现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可辅助诊断。2.真菌培养:将皮损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及镜下特征鉴定病原菌,明确致病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1.抗真菌药物:可选用外用抗真菌制剂,如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等,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生长发挥作用。对于病情较重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及禁忌证,尤其需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物,减少皮肤油脂积聚,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以创造不利于马拉色菌生长的环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谨慎,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制剂,且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2.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此类人群用药需格外谨慎,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安全,但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咨询医生后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用药。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真菌感染,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皮肤清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皮肤病变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