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病变部位黏膜表面有白色凝乳状斑膜,病因是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低下时易繁殖致病且婴幼儿免疫不完善、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口腔卫生不佳等易诱发,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有不易擦去的白色斑膜强剥后局部潮红粗糙可能溢血,重症患儿有哭闹拒食低热等,诊断靠口腔局部检查及必要时真菌学检查,治疗以局部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并保持口腔清洁、调整相关用药,婴幼儿需特重口腔护理,免疫力低下人群要密切关注口腔卫生及时就医并控基础病提升免疫力。
一、定义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因病变部位黏膜表面覆盖白色凝乳状斑膜,形似鹅口而得名。
二、病因
1.病原体因素: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口腔、消化道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大量繁殖致病。
2.诱发因素: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口腔卫生不佳等均易诱发该病;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者,也可能罹患鹅口疮。
三、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黏膜,斑膜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有溢血。
2.全身症状: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哭闹、拒食、低热等表现。
四、诊断
主要通过口腔局部检查,依据典型的口腔白色斑膜表现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学检查,如取斑膜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菌丝或孢子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以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涂抹口腔患处,同时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导致的患儿,需酌情调整用药;免疫力低下的患儿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升免疫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需特别注重口腔护理,喂奶后可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或激素,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减少白色念珠菌滋生的机会。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需密切关注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口腔状况,若发现口腔出现白色斑膜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维持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