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颅内出血是过敏性紫癜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致颅内血管病变相关出血,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血管炎症反应使通透性等增高有关,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原发病治疗与颅内出血处理,儿童患者需谨慎用药等密切监测,成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病及病情告知心理支持。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颅内出血是过敏性紫癜(HSP)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出现的颅内血管病变相关出血事件。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脆性增高相关,当累及颅内血管时可引发颅内出血。
二、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出现抽搐、肢体运动障碍、视力改变等,症状因颅内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
三、诊断
1.病史采集:有过敏性紫癜病史,近期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2.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肌力、肌张力、反射等检查,发现异常神经系统体征。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快速发现颅内出血灶,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等;头颅MRI对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及病变细节观察更具优势,能明确出血情况及有无血管炎相关改变。
四、治疗原则
1.原发病治疗:积极控制过敏性紫癜病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
2.颅内出血处理:根据颅内出血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出血量少且无进行性加重,可采取保守治疗,密切监测颅内情况;若出血量多或有进行性加重,可能需考虑手术干预(如血肿清除术等),同时配合止血、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是HSP高发人群,颅内出血时需格外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或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药物。要密切监测患儿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如意识、瞳孔等,加强护理,防止因呕吐等导致误吸等情况,保证患儿安静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2.成年患者:需关注其基础病史,若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同时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加重颅内出血。治疗过程中需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的严重性及可能的预后,给予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