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临床表现有局部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及全身寒战高热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采用根据病原体选敏感抗生素的方法,特殊人群有相应特殊处理。
一、定义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发生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可局限于子宫内膜层,也可累及子宫肌层等周围组织。
二、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多通过以下途径侵入:
1.产后或流产后:产后宫颈口未完全关闭、胎盘残留等情况易使病原体侵入,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宫腔有胎盘组织残留等均增加感染风险。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如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手术,若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
3.经期卫生不良: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巾或经期性交等,可使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炎症。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宫颈炎、阴道炎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急性炎症。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下腹痛:多为持续性下腹部坠胀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可加重。
2.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伴有异味,若合并厌氧菌感染,分泌物可呈恶臭味。
(二)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乏力等全身表现,体温可高达38℃以上。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产后、流产后、宫腔手术操作史,经期卫生情况等。
(二)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子宫体稍大、有压痛,附件区可能有压痛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2.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涂片、培养等方法可检测出病原体,明确感染类型。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及时、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病原体,控制炎症。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需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老年患者因抵抗力相对较低,治疗时需更注重整体状况的评估,除抗感染外,还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