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异常、不孕及肠道泌尿系统等特殊部位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后倾固定、触痛结节等,超声可诊卵巢异位囊肿、MRI助盆腔外诊断,血清CA125轻度升高,育龄或有相关症状者需综合检查诊断。
一、症状表现排查
1.痛经与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部位常为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部分患者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疼痛,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此外,还可能出现非经期的慢性盆腔痛,在性交、排便等时也可引发疼痛。
2.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等,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层收缩或卵巢功能异常有关。
3.不孕:约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盆腔粘连等因素相关。
4.其他特殊部位症状:若子宫内膜异位至肠道,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便血;异位至膀胱时,可出现经期尿频、尿痛、血尿等。
二、妇科检查评估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触痛性结节,若病变累及卵巢,可触及与子宫粘连的囊性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有轻压痛。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重要方法,可发现卵巢部位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厚且粗糙,内有细密点状回声。经腹部超声对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如肠道、泌尿系统等部位)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特征。
四、血清学检查参考
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轻度升高,但其特异性不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CA125水平多低于350U/mL,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女性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或盆腔疼痛等情况,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有肠道、泌尿系统等相关症状的女性,也需考虑子宫内膜异位至相应部位的可能,需进一步通过上述检查手段进行排查。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对病情表现的影响,全面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