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在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反射方面会出现异常,运动发育表现为落后,肌张力有增高或减低情况,姿势有异常表现,反射有延迟消失、持续存在或出现异常等情况,有高危因素的婴儿需密切监测相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的紧张度。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或减低的情况。肌张力增高时,婴儿肢体较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肌张力减低时,婴儿肢体松软,活动时感觉无力。例如,肌张力增高的婴儿穿衣时手臂很难伸直,换尿布时腿部不易分开;肌张力减低的婴儿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头不能竖直等。这是由于脑损伤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肌张力的调节功能。性别对肌张力异常本身无特殊影响,但不同性别婴儿在护理时需注意根据肌张力情况调整护理方式,如肌张力增高婴儿护理时被动活动要轻柔缓慢,避免加重肌肉损伤;肌张力减低婴儿要注意加强肢体的支撑和锻炼。有高危病史的婴儿更应关注肌张力变化,因为高危因素增加了脑损伤导致肌张力异常的可能性。
姿势异常
脑损伤婴儿还会出现姿势异常。常见的姿势异常有头后仰、身体打挺(多见于肌张力增高时),或者头偏向一侧、四肢姿势不对称等。例如,正常婴儿仰卧时四肢对称,而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单侧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不对称姿势。这是因为脑损伤破坏了神经系统对身体姿势的正常调控。在生活方式方面,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姿势情况,对于有姿势异常的婴儿,要避免不良姿势的长期保持,如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处于同一侧卧位等,以防止加重姿势异常和对身体发育的不良影响。早产婴儿、有宫内窘迫史等高危因素的婴儿更易出现姿势异常,需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
反射异常
婴儿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正常情况下会在一定月龄消失。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以及出现异常反射的情况。例如,正常婴儿3-4个月时拥抱反射应消失,而脑损伤婴儿可能6个月甚至更晚仍存在拥抱反射;还可能出现不对称颈紧张反射等异常反射。这是因为脑损伤干扰了神经系统对反射的调控机制。不同性别婴儿在反射异常方面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家长要重视婴儿反射情况的观察,一旦发现反射异常要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对于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定期检查反射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损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