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肿物,病因包括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及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者及乳腺癌术后长期用他莫昔芬等因素,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诊断靠超声初步筛查及宫腔镜检查,治疗分保守观察和手术,特殊人群中育龄期女性出现相关情况要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阴道流血需警惕恶性病变,合并基础疾病者要在控制基础病下诊疗。
一、定义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肿物,其表面被覆子宫内膜组织,蒂部长短不一,大小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二、病因
1.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可促使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主要诱因,如青春期、围绝经期及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者易患。
2.炎症刺激:慢性子宫内膜炎等炎症长期刺激子宫黏膜,可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
3.其他因素: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者及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昔芬等药物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常见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2.不孕:息肉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从而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为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宫腔内异常回声团,提示可能存在子宫内膜息肉,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2.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并可在直视下取组织活检以明确其性质(如是否为恶性病变等)。
五、治疗
1.保守观察:对于无症状、较小的息肉,若不影响生育且无恶变倾向,可定期随访观察,监测息肉变化。
2.手术治疗: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通常需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术后存在复发可能,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若出现不孕或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诊,评估息肉对生育及健康的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2.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时需高度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等严重情况。
3.合并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诊疗,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基础疾病与诊疗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诊疗安全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