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推回小儿疝气需选择温暖安静舒适环境让患儿仰卧,轻柔向腹腔推挤突出部位,不同年龄操作有别,刚进食、有频繁推回困难病史者需注意。推回后要观察患儿状态,避免腹压增加,若频繁复发、推回时患儿痛苦或局部肿胀加剧等要尽快就医。
一、正确推回小儿疝气的方法
1.环境准备:选择一个温暖、安静且舒适的环境,让患儿保持放松状态。可将患儿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尽量使其身体处于舒适的仰卧位。
温馨提示:避免在寒冷、嘈杂的环境中操作,因为寒冷可能导致患儿肌肉紧张,不利于疝气的推回,嘈杂环境易使患儿哭闹,增加操作难度。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安抚其情绪,使其安静下来。
2.手法操作:家长用手指轻轻将突出的疝气部位慢慢向腹腔方向推挤。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轻到重,缓慢进行。以腹股沟斜疝为例,用手指从疝气突出的外侧开始,沿着腹股沟管的方向向腹腔内推送。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患儿在操作时需特别留意,新生儿和婴儿的组织较为娇嫩,手法更要轻柔;幼儿相对可适当增加一些力度,但仍需谨慎。
生活方式:若患儿刚进食完毕,不宜立即进行推回操作,应等待一段时间,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影响操作或导致患儿不适。
病史因素:如果患儿有过频繁疝气发作且推回困难的病史,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而不是自行盲目操作。
二、推回后的注意事项
1.观察患儿状态:推回后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哭闹不止、腹痛、呕吐等异常表现。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疝气推回不彻底或有其他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年龄影响:婴儿对不适的表达不明确,家长要格外关注其面色、呼吸等情况;幼儿则可通过询问其是否腹痛来辅助判断。
2.避免腹压增加:让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哭闹、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可能导致疝气再次突出。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有便秘的患儿,可适当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便秘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加的风险。
3.及时就医的情况:如果经过自行推回后,疝气频繁复发,或者推回过程中患儿出现明显痛苦、局部肿胀加剧等情况,应尽快带患儿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病史相关:有特殊病史的患儿,如曾有疝气嵌顿史等,更要严格遵循上述注意事项,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因为这类患儿再次发生严重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