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宫腔粘连是因宫腔操作、炎症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病因包括宫腔手术操作、感染因素,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周期性腹痛,诊断靠宫腔镜检查(金标准)、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主要是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特殊人群如育龄女性需关注对生育的影响、儿童及青少年少见需谨慎处理、老年女性要综合评估全身情况,预防需规范宫腔手术操作、预防宫腔感染。
一、定义
子宫宫腔粘连是因宫腔操作、炎症等致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进而造成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病症。
二、病因
1.宫腔手术操作
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宫腔手术,若手术中过度搔刮宫腔或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会显著增加宫腔粘连发生几率,育龄期女性因人工流产等手术致该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2.感染因素
产后或流产后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刺激可引发宫腔粘连,有产后感染病史的女性需格外留意。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
表现为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闭经,此与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致子宫内膜面积减少及宫腔形态改变相关,不同年龄女性若出现月经异常需排查是否为宫腔粘连所致。
2.周期性腹痛
多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部疼痛,系经血排出受阻引发,与粘连导致宫腔引流不畅密切相关。
四、诊断方法
1.宫腔镜检查
为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粘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能清晰呈现宫腔内粘连的形态等情况。
2.子宫输卵管造影
可了解宫腔形态及输卵管通畅情况,辅助诊断宫腔粘连,但相较于宫腔镜,直观性稍逊。
五、治疗方式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通过宫腔镜器械分离粘连组织,恢复宫腔正常形态,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需注重预防再次粘连。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宫腔粘连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需及时治疗并在术后积极评估生育功能,制定备孕计划。
2.儿童及青少年
相对少见,若有宫腔相关手术史或感染史需关注,儿童期发病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罕见宫腔操作相关,处理时需谨慎。
3.老年女性
若因子宫内膜病变等导致宫腔粘连,需综合评估全身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式,留意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
七、预防措施
1.规范宫腔手术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手术中注意轻柔操作,降低子宫内膜损伤风险。
2.预防宫腔感染
产后或流产后注重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妇科炎症,避免感染上行引发宫腔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