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的相关因素包括: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传播途径有性接触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方面性活跃期女性易感染;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表现为pH变化和局部免疫力下降;还有妊娠因素及卫生习惯等相关因素,妊娠期女性风险增加,不注意卫生易滋生病原体引发感染
一、病原体感染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厌氧的寄生原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播,与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风险较高;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但相对较少见。
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段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感染,但青春期前女孩和绝经后女性相对较少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中,由于阴道局部环境等因素,更容易受到阴道毛滴虫的侵袭。例如,年轻女性性生活相对较频繁,且阴道的pH等环境因素可能更利于滴虫生长繁殖。
二、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
阴道pH变化:正常阴道内环境呈弱酸环境,pH值通常在3.8~4.4之间,这种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生长,抑制其他病原体繁殖。当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如长期应用抗生素、频繁冲洗阴道等,可使阴道pH值升高,从而破坏了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优势地位,为阴道毛滴虫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被打乱,药物可能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生长,导致阴道内环境改变,增加滴虫感染几率。
局部免疫力下降:一些因素可导致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pH值改变,有利于滴虫及其他致病菌生长。此外,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机体的整体免疫力,进而影响阴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使女性更容易感染滴虫性阴道炎。
三、其他相关因素
妊娠因素: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环境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阴道黏膜充血,也容易受到阴道毛滴虫的侵袭,发生滴虫性阴道炎的风险增加。而且妊娠期感染滴虫性阴道炎可能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如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
卫生习惯: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外阴清洁不彻底的女性,更容易滋生细菌和原虫,包括阴道毛滴虫。例如,不经常更换内裤、不注意经期卫生等,都可能导致阴道局部病原体积聚,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