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的发生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及其他因素有关。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原因为淋巴组织增生(年轻人因淋巴组织活跃易发生,约占60%)和粪石阻塞(老年人易因胃肠功能弱致粪石嵌顿,约占35%);细菌入侵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在管腔阻塞后繁殖感染;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史可能增加风险)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如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紊乱等致阑尾血运及黏膜受损引发炎症)。
一、阑尾管腔阻塞
1.淋巴组织增生:
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60%。年轻人中,阑尾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当人体受到感染等刺激时,淋巴组织会明显增生,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可能诱发阑尾淋巴组织增生,导致阑尾管腔阻塞。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因淋巴组织增生引发阑尾管腔阻塞,因为其淋巴系统较活跃,在感染等因素刺激下增生更易发生。
2.粪石阻塞:
约占35%。粪石是由阑尾腔内的粪便、细菌等混合形成的固体物质,当阑尾蠕动功能异常时,粪石容易嵌顿在阑尾管腔中,导致阻塞。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粪便干结形成粪石,从而增加阑尾管腔阻塞的风险。
二、细菌入侵
1.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感染:
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的细菌繁殖增多,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等。细菌会侵入阑尾黏膜,引起感染。例如,在阑尾管腔阻塞的情况下,阑尾内部的微环境发生改变,为细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阑尾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入侵引发慢性阑尾炎。
三、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
部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慢性阑尾炎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慢性阑尾炎的病史,个体患慢性阑尾炎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但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结合其他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刺激下,发生慢性阑尾炎的概率会有所差异。
2.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可引起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一旦超过正常强度,就会影响阑尾的血运,造成阑尾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炎症。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紊乱的人群,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慢性阑尾炎的发生风险。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出现波动,相对容易受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从而与慢性阑尾炎的发生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