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是脑内水分异常增多致脑容积增大的多种脑部疾病共有病理过程,发生机制包括血脑屏障受损致的血管源性、脑缺血缺氧等致的细胞毒性及梗阻性脑积水致的间质性,常见病因有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内炎症,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严重可致脑疝,儿童脑水肿需关注颅内压对脑发育影响且表现不典型要密切监测,老年人脑水肿需兼顾基础疾病处理需谨慎。
一、定义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异常增多,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是多种脑部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其本质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如缺血、缺氧、炎症、外伤等)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引起颅内压升高,进而对脑功能产生影响。
二、发生机制
1.血管源性脑水肿:多因血脑屏障受损,血浆蛋白等成分进入脑间质,使脑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水分积聚。常见于脑肿瘤、脑外伤等导致血脑屏障破坏的情况。
2.细胞毒性脑水肿:由于脑缺血、缺氧或中毒等,使细胞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细胞内钠、水潴留。例如脑梗死早期,神经细胞能量供应不足,钠泵功能受损,引发细胞毒性脑水肿。
3.间质性脑水肿:常见于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经室管膜延伸至脑室周围白质,导致水分积聚。
三、常见病因
1.颅脑损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脑组织水肿。
2.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脓肿等病变占据颅内空间,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局部及远隔部位脑水肿。
3.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水肿。
4.颅内炎症:脑炎、脑膜炎等炎症性疾病,炎症介质可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及细胞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脑水肿。
四、临床表现
脑水肿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程度而异。常见表现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癫痫发作等。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脑水肿需尤其关注颅内压增高对脑发育的影响,因其颅骨弹性较好,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不典型,应密切监测神志、瞳孔等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采取干预措施,优先考虑非药物手段减轻脑水肿,避免不当用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脑水肿发生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处理上更需谨慎,优先评估颅内压状态,在控制脑水肿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避免因治疗脑水肿引发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