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可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急性期数小时至数天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早期呈脊髓休克状态,恢复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力渐复,部分留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有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伴过敏区,部分有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二便障碍(早期尿潴留、后期充盈性尿失禁,大便便秘,部分留障碍,儿童影响大需关注护理)和皮肤表现(病变平面以下皮肤干燥、无汗、脱屑,易生压疮,儿童皮肤娇嫩更需护理)。
一、运动障碍
1.急性期表现: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急性起病者可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早期常呈脊髓休克状态,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等,其发生机制与脊髓受损后神经功能暂时抑制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脊髓休克持续时间有所差异,一般儿童相对较短,成人可能持续数周不等。
2.恢复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脊髓休克逐渐恢复,肌张力开始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逐渐恢复,恢复速度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二、感觉障碍
1.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均减退或消失,可伴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平面是脊髓炎的重要定位体征,通过感觉平面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脊髓病变的节段,不同年龄患者感觉平面的感知和表述能力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检查来确定感觉平面。
2.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在感觉减退区域可能会出现如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这种感觉异常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但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等异常行为。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二便障碍:早期常出现尿潴留,表现为膀胱充盈但不能自主排尿,之后可能逐渐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则表现为便秘,随着病情恢复,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可逐渐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会遗留长期的二便功能障碍,儿童患者由于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二便障碍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护理。
2.皮肤表现:病变平面以下皮肤干燥、无汗、脱屑等,由于皮肤感觉障碍,患者对局部刺激的感知减弱,容易发生压疮等皮肤问题,尤其在长期卧床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不同年龄患者皮肤的耐受性和修复能力不同,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更易发生压疮,需要加强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