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紫癜包含过敏性紫癜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小血管炎累及多部位好发于特定儿童,皮肤有对称紫癜等表现,依典型表现等诊断,治疗需休息避过敏原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机制致血小板减少,有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靠血小板计数等诊断,治疗分情况,儿童患者需注意相关事项,两者均要注意生活方式相关内容。
一、定义与分类
儿童常见紫癜主要包括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purpura,HSP)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等,好发于3~14岁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免疫机制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皮肤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初为紫红色丘疹,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瘀斑;可伴关节痛(多为大关节)、腹痛(可伴恶心、呕吐、便血)、肾脏受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出现散在出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鼻出血、牙龈出血也较常见,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
三、诊断要点
过敏性紫癜:依据典型皮肤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等,必要时行肾活检明确肾脏受累情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骨髓穿刺示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成熟障碍,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四、治疗原则
过敏性紫癜:首先需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轻者可对症处理,如关节痛予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有肾脏受累时可能需加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30×10/L且无出血倾向者可观察;血小板计数<30×10/L或有出血症状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丙种球蛋白等,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脾切除等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导致出血加重;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过敏性紫癜患儿要关注肾脏功能,定期复查尿常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要预防感染,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低龄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两者均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引起出血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