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分先天性与获得性,先天性因胚胎期膈肌融合障碍等致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且遗传等因素相关;获得性包括创伤性(由胸腹部外伤致膈肌破裂脏器疝入)及食管裂孔疝(与年龄致膈肌退变等有关且腹压增加因素可促发,中老年及妊娠女性易患);治疗以手术为主,先天性尽早手术,创伤性伴紧急情况急诊手术,食管裂孔疝有并发症等需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极轻等患者且多需过渡后手术,特殊人群手术需考虑生长发育、基础疾病、妊娠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膈疝的病因
1.先天性膈疝:胚胎发育过程中膈肌融合障碍是主要原因,通常在胚胎期第4-10周膈肌发育缺陷,导致腹腔脏器通过膈肌缺损处疝入胸腔,遗传因素可能参与部分先天性膈疝的发病,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膈肌发育异常的风险,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群体,与胚胎早期发育环境等因素相关。
2.获得性膈疝:
创伤性膈疝:多由胸部或腹部外伤引起,例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膈肌破裂,腹腔脏器(如胃、肠等)经破裂口疝入胸腔,外伤的严重程度与膈疝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食管裂孔疝: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膈肌退变、食管周围组织松弛有关,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增加腹压的因素可促使食管裂孔扩大,使胃等脏器疝入胸腔,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也可能因腹压变化诱发食管裂孔疝。
二、膈疝的治疗
1.手术治疗:为膈疝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先天性膈疝,一旦明确诊断且无手术禁忌,多需尽早施行手术,修复膈肌缺损,恢复腹腔脏器正常解剖位置,以解除胸腔脏器受压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婴幼儿患者需综合评估其心肺等器官功能状态后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创伤性膈疝若伴有脏器嵌顿、绞窄等紧急情况需急诊手术,修复膈肌并处理疝入脏器;食管裂孔疝出现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或影响生活质量时,需通过手术修补食管裂孔,重建正常解剖结构。
2.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少数病情极轻、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需严格限制增加腹压的行为,如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但非手术治疗仅为暂时过渡,多数患者最终仍需手术干预。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先天性膈疝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术后加强呼吸、营养等支持;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术前需全面评估并优化全身状况,降低手术风险;女性妊娠相关膈疝需依据妊娠阶段及病情严重程度,与产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