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典型表现如多数先发热、1-2天后手口臀等部位出皮疹疱疹及伴随症状,非典型表现包括神经、心血管、呼吸受累;分期含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但具传染性)、急性期(普通型有发热皮疹等,重症型在普通型基础上短期内病情进展快出现非典型表现相关症状)、恢复期(体温恢复、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有后遗症,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者需注意,患病时要休息、保持皮肤清洁等)。
一、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
1.发热:多数患者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热程多为2~7天。
2.皮疹与疱疹:发热1~2天后,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初期为红色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色素沉着。手足部皮疹较多,掌背均可见,口腔内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硬腭等处,可融合成溃疡。
3.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二)非典型表现
1.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儿童,可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颈项强直等,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脑水肿、脑疝等。
2.心血管系统受累: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功能不全。
3.呼吸系统受累:表现为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等。
二、分期
(一)潜伏期
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此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二)急性期
1.普通型急性期:患者出现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可伴有上述伴随症状,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逐步消退,病情逐渐好转。
2.重症型急性期:在普通型表现基础上,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等受累的相关表现,如上述非典型表现中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此期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病情。
(三)恢复期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精神、食欲等逐渐好转,皮疹及疱疹逐渐消退,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患者恢复期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手足口病病程中需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手足口病可能诱发基础病加重,需加强对基础病的管理;在生活方式方面,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