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是面中部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多样,发病涉及遗传易感性等,靠典型表现诊断,治疗分外用和系统用药;溢脂性皮炎是皮脂溢出部位慢性炎症,好发于皮脂旺盛区域,发病与马拉色菌等有关,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分外用和系统用药,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玫瑰痤疮与溢脂性皮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可见面中部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型(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脓疱)、肥大增生型(鼻赘等)、眼型(眼部炎症表现)。溢脂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区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头皮部位可伴脱发等。
二、发病机制
(一)玫瑰痤疮
涉及遗传易感性,神经血管调节异常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毛囊蠕形螨等微生物感染及代谢产物刺激引发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病情。
(二)溢脂性皮炎
马拉色菌定植与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皮脂分泌增多为马拉色菌繁殖提供基质,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共同参与发病过程,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可促进疾病发展。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玫瑰痤疮需与脂溢性皮炎、痤疮等鉴别,可通过皮肤镜检查等辅助手段协助诊断;溢脂性皮炎需与头皮银屑病、玫瑰糠疹等鉴别,必要时结合真菌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
(一)玫瑰痤疮
1.外用药物:可选用甲硝唑凝胶、壬二酸等,改善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
2.系统用药:如多西环素等抗生素用于丘疹脓疱型,异维A酸适用于肥大增生型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溢脂性皮炎
1.外用药物:酮康唑洗剂用于头皮部位抗真菌,他克莫司软膏等非激素类药物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抗炎;
2.系统用药:瘙痒明显时可选用抗组胺药,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玫瑰痤疮或溢脂性皮炎时,应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等可能影响儿童皮肤发育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二)孕妇
孕妇用药需充分评估风险,玫瑰痤疮和溢脂性皮炎的治疗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局部外用安全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治疗时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对皮肤刺激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密切监测皮肤状况及全身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