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血友病A因凝血因子Ⅷ基因缺陷致其缺乏,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自出生可发病,婴儿期有出血倾向,剧烈运动易诱发出血,有家族史需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临床有出血倾向及关节反复出血致畸形等;血友病B因凝血因子Ⅸ基因缺陷致其缺乏,遗传模式同血友病A,出生可出血,剧烈运动可诱发出血,有家族史需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临床出血表现与血友病A相似,反复关节出血也致不良后果,两种类型在不同因素下有相应临床特征,高危人群需加强遗传监测和干预。
一、血友病A
1.发病机制:因凝血因子Ⅷ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Ⅷ缺乏。凝血因子Ⅷ在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因子Ⅸa-Ⅷa-Ca2-磷脂复合物对因子Ⅹ的激活。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若X染色体上的凝血因子Ⅷ基因存在缺陷,就会发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的凝血因子Ⅷ基因均缺陷时才会发病,所以男性发病远远多于女性。从年龄角度看,自出生后即可发病,婴儿期就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有剧烈运动等情况,容易诱发出血。对于有血友病A家族史的人群,妊娠时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评估胎儿患病风险。
2.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常见的有皮肤瘀斑、肌肉血肿、关节出血等,关节出血多见于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反复的关节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活跃期,关节反复出血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二、血友病B
1.发病机制:是由于凝血因子Ⅸ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Ⅸ缺乏。同样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遗传模式与血友病A类似,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出生后就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婴儿期即可被发现有出血表现。生活方式上,剧烈运动等也可能诱发出血。有家族史的人群妊娠时也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临床特征:临床出血表现与血友病A相似,但相对血友病A来说,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不过同样会出现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的出血,反复关节出血也会导致关节病变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儿童患者,关节出血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肢体活动和生长。
总体而言,血友病的两种类型均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在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下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特征,对于有家族史等高危情况的人群需要加强遗传相关的监测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