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有腹痛、恶心呕吐、体温脉搏变化及感染中毒症状等表现,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手术有相应指征和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诊疗注意事项。
一、急性腹膜炎症状
1.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一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疼痛程度与发病原因、炎症轻重、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有关。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突发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而老年人因反应迟钝,腹痛可能相对不剧烈。
2.恶心、呕吐:早期是因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则因麻痹性肠梗阻,呕吐物可含胆汁,甚至呈粪样。
3.体温、脉搏变化:发病初期体温可正常,之后体温逐渐升高、脉搏逐渐加快。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升高,但脉搏多加快,若脉搏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常提示病情恶化。
4.感染中毒症状:患者可出现高热、脉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全身感染中毒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二、急性腹膜炎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减轻腹胀,改善胃肠壁血运。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怀疑是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感染,常联合使用抗生素,需依据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避免选用对特定年龄有禁忌的药物。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出入量及血生化检查结果,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病情严重者需尽早手术),症状及体征无缓解反而加重者;腹腔内原发病严重,如胃肠道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出现严重的肠麻痹或中毒症状,尤其是有休克表现者;腹膜炎病因不明,且无局限趋势者。
手术方式:包括处理原发病灶,如清除坏死组织、修补穿孔等;彻底清洁腹腔,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冲洗液量和温度;放置腹腔引流,若腹腔内炎症较重、渗液较多或有残留坏死组织等情况,需放置引流管将腹腔内的渗液、脓液等引出体外。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因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充分评估各器官功能,术中术后加强监测和支持治疗;妊娠期女性患急性腹膜炎时,要兼顾胎儿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手术操作需轻柔,避免影响妊娠。



